與2015年相比,環保企業更加熱衷于“海外購”。事實上,隨著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推進實施,環保工程走出去的道路更加暢通,也變得更加急迫,布局走出去戰略,儼然成為很多國內環保工程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內容。山東環保工程企業也有自己的時代機遇。隨著諸多大型央企的進入,中國環保產業正在加速整合。越來越多的中國環保企業“走出去”,聚集全球范圍內的環保資源,為產業國際化發展提供支撐。
早在2013年,中國提出“一帶一路”的國家戰略。2015年,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、商務部等部委發布《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》,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的優先領域,并明確拓展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各國相互投資領域,積極推進環保工程產業等多領域合作。
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,當前的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為山東環保工程企業“走出去”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機遇。在大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中,沿線國家對環評的要求普遍較高。這將避免“污染轉移”的問題,形成一條“綠色建設”之路,也將釋放巨大的環保需求。
然而這塊海外“蛋糕”能否吃得到,還需要企業在對目標國家的認知和了解上下功夫。業界資深人士將企業走出去的過程概括為看得準、出得去、站得住、扎得穩、長得大。“看得準,是指企業走出去前一定要對‘一帶一路’沿線國家的政治、經濟形勢和項目情況有準確的認知和判斷。出得去是企業要有相應的理念、信念、人才和方向。”
站得住、扎得穩則是指企業在所在國的第一個項目一定要做好,通過了對方的考驗,樹立了品牌,就有望逐步擴大當地市場。當企業能夠完全從當地獲取人力、設備、信息等資源,真正實現屬地化后,當地項目收入成為了公司穩定的營收來源,這樣就真正實現了長得大。除了企業自身應對挑戰,政策支持也十分必要。尚處于“政策驅動”下的山東環保工程產業,需要有更大的追求。對于以技術作為重要支撐的環保行業來講,如果沒有追求技術發展的動力和相應的資金準備,將難以面對更高治理需求給出的市場,也難以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。
基于上述背景,不妨期待在不遠的將來,山東環保工程行業能夠與其他環保企業開展競和與融通,在更廣闊的地區,與更廣泛的資源發生反應,成為一個更有吸引力的行業。